411au勁舞團官方網站(http://www.chenxing369.com):布林先生和他的貓
上周,布林先生去參加了一個老朋友的葬禮,現場的人寥寥無幾。老朋友的兒子站在他父親的墳墓前,眼神有些呆滯,臉色憔悴不堪,他茂盛的絡腮胡格外顯眼。
布林先生拄著拐杖慢吞吞的走了上去,他胸前的白色小花別在純黑色的禮服上,讓人一看就有些心情壓抑。
布林先生的心情有些淡然,他原以為身體不好的自己會先朋友一步,不曾料到老朋友竟然會在睡夢中突然心臟驟停而離世。布林突然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悲痛。
老朋友的兒子在人群中看到了布林先生,三步并作兩步,趕忙迎了上來。兩人擁抱了一下,布林先生改用左手拄拐杖,騰出的右手在老朋友兒子的背上輕輕拍了幾下,表示安慰。
老朋友的兒子攙住布林先生的右胳膊,來到了一座嶄新的墳墓前。墓碑上的頭像帶著笑容,是布林先生前些年為老朋友所畫的畫像。
布林先生的眼睛有些濕潤,他臉上的皺紋蓋住了他的表情。布林先生回頭問老朋友的兒子:“你父親的的那只小花貓呢?”
老朋友的兒子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跑向停車場,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大口喘粗氣的提著一個黑色鐵籠子回來了。他的身材和他父親一樣有些肥胖,一米八的個子配上二百三十五斤的體重,走起路來臉上的肉一抖一抖的。
布林先生近年來眼睛視力越來越不行了,但是他認出了那個黑色的鐵籠子。那是老朋友裝貓的鐵籠子。
人一上了年紀,兒女成了家,都在忙著事業,無暇顧及老人。加上多年前老伴的去世,布林先生從此就喜歡上了貓。他覺得貓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長得也可愛,既能捉老鼠,還能解寂寞。
老朋友的兒子提著鐵籠子越來越近,布林先生甚至能聞到貓的味道。籠子里的貓似乎也聞到了布林先生的味道,開始躁動起來,喵喵的叫著,甚是殷切。
布林先生扔掉手中的拐杖,從老朋友兒子的手中搶過鐵籠子,他用枯瘦的雙手打開門閥,他看到了那只熟悉的小花貓。貓認出了老人,跳出籠子,圍著布林先生轉了幾圈后,一通亂叫,又用身子在布林先生的褲管上摩擦著。布林先生蹲下身子,抱起小貓,又歪著頭,用臉在貓的身上的摩擦著。
老朋友的兒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不敢出聲打擾。這只貓原本是布林先生在街上的一個垃圾堆附近找到的一只流浪貓,布林先生撿到貓時,貓全身的毛發打結,沾滿污穢。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小貓的身體壯實了,毛發也光滑了。
每當布林先生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畫畫時,那只小花貓就躺在畫板下睡覺。布林先生由于年紀大了,畫不上一會兒就感覺體力不支。他會歇上一會兒,然后用手撫摸著貓。
自從布林先生收養了這只貓后,他感覺不那么孤單了,透過小窗的陽光也溫暖了不少,就連陽臺上那株許久未澆水施肥的仙人掌也翠綠了不少。貓是布林先生的新寵,也成了布林先生的畫模。布林先生畫過桌上的杯子、靠墻的書柜、凌亂的床榻、門口邊的那個垃圾桶、墻上亂爬的蟑螂,凡是他所熟悉的一切,他都曾畫過。可是沒有一件作品令他滿意。直到他開始畫貓后,他思如泉涌,身體內的藝術細胞瘋狂生長。他想,要是他能在二三十歲時開始畫貓,說不定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
布林先生至今畫畫已經近五十年了,他畫過的作品加起來比他書柜里的書還多。可是沒有一件作品被人們認可過,他的畫也從來沒有為他掙過一分錢。每當他走在大街上時,人們帶著嘲弄的語氣叫他:“大畫家,這是去哪兒呢?”他脾氣好,并不生氣,置之一笑。
布林先生花了三個月時間,精心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名作《女人歲月》,畫的是一個眼神憂郁的年輕寡婦,年輕寡婦赤身裸體,一頭長發披在身后,胸部下垂,有些干癟,兩條腿交叉站立,懷里抱著一只黑白相間的花貓,年輕寡婦低頭深情地看著花貓。花貓身體蜷縮,尾巴搭在她的右手手腕上。畫的背景色是淺淡的綠色和金黃色……
曾經有所謂的收藏家找上門來,打算花五萬元購買的他的《女人歲月》,可是他拒絕了。布林先生認為藝術是不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接下來的日子,布林先生畫貓畫得越來越頻繁,貓的每一個動作幾乎都被布林先生畫過,特別是那幅小花貓爬樹的畫最為成功,貓的神態和調皮已經被全部展現了。如果不仔細觀察,你還以為那是一副加工廠用機器批量復印的工藝畫。
有一天,直到老朋友的到來,貓似乎突然就失寵了。布林先生和老朋友是年輕時就認識的,因為都喜愛畫畫,兩人在校園里時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老朋友這次來是抱怨自己的想象力枯竭,他對布林先生說:“我很想畫出一副自己一生中最滿意的一個作品,可是當我拿起畫筆面對畫板時卻無從開始。”
布林先生安慰道:“你可以重復畫那些你所看到的一切,從靜物到花草,再到動物,再到山水。”
“可是我已經厭倦了這些。你知道嗎?對于一個人來說,不喜歡的東西是死的,沒有靈魂。即便畫得再逼真,也不過是一個次品。只有感情的傾注和靈魂對接,才能升華作品的層次。”
布林先生突然想到了什么?指著地上睡大覺的貓對老朋友說:“你不如畫它吧!這是一只有靈魂的貓。”
老朋友順著布林先生指的方向看去,一只再普通不過的小花貓,他有些詫異,疑惑地反問道:“有靈魂的貓?”布林先生肯定的點了點頭。
直到老朋友提著裝有貓的黑色鐵籠子走出門時,老朋友也是滿臉疑惑。起初老朋友死活不愿意收下這只貓,因為他看出了布林先生對這只貓的喜愛。布林先生改口說只是暫時借給他找畫畫的靈感時,他才勉強收下。
布林先生和老朋友不同,老朋友是社會上名氣不小的畫家,而自己不過是自己一個人的畫家。同為畫家,可是靈魂的高度不同。在俗人眼里,老朋友的作品更受歡迎。在專業畫家的眼里,布林先生是畫家中的另類大師。
自從貓被借走的那天開始,布林先生相繼完成了《貓先生》、《貓和老人》和《貓影》三幅畫,每一幅畫所表達的情感都有所不同。有的情感濃烈,欣喜若狂。有的情緒低落,愁容慘淡。有的熱情奔放,火辣內斂。倘若是尋常人看,估計就只能看到畫的是一只貓而已。
老朋友自從有了那只貓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看到四歲的小孫子彎下腰撫摸貓的那一瞬間,他獲得了靈感,并以此為原型完成了《童年》,這幅作品一改過去傳統的畫法,大膽創新,色彩鮮艷,不受一切規則限制,隨心所欲。
《童年》這幅作品完成后,老朋友就溘然長逝了。老朋友本來打算歸還貓的,并感謝布林先生的,世事難料啊!
布林先生并不十分傷心,他明白自己的朋友完成了心愿。布林先生抱著貓再次來到老朋友的墓碑前,他緩慢的蹲下,把貓放在地上。不知貓是出于懶笨,還是出于對老朋友的哀思,它在地上打了兩個滾,然后身子緊靠著墓碑,曬著太陽,懶洋洋地睡了起來……
過了好一陣子,老朋友的兒子開車送布林先生和那只貓回了家。老人送走老朋友的兒子后,剛一屁股坐下,他就迫不及待的把門關了起來,決定畫他人生中最后一幅畫。他拿起畫筆,在畫板上畫下了一只貓,貓緊靠著一塊墓碑睡覺,他為畫取名為《貓尾》。
《貓尾》這幅畫完成后,他請人做了一個畫框,掛在床前。第二天,除了《貓尾》外,他把自己一生所畫的其它所有畫當做廢品賣給了做廢品回收生意的商人,所得的錢不過只夠自己三天的生活費。他知道,如果把自己這些作品放在拍賣場上去拍賣,一定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有了這些錢,他就能搬出舊公寓,住上別墅,吃上山珍海味,請上兩個保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他甚至可以扔掉那只變胖的貓去買一只名貴的貓,可是他放棄了。
布林先生坐在床上,懷里抱著貓,一邊用手撫摸貓的毛發,一邊抬頭欣賞著《貓尾》……
二零一九年二月七號于內江,竹鴻初
失眠睡不著,于是決定胡亂寫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