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au勁舞團官方網站(http://www.chenxing369.com):與身外之物堅持間隔
世上種種紛爭,或是為了財富,或是為了教義,不外乎利益之爭和觀念之爭。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我們難免很看重。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遲早要分開這個世界,并且絕對沒有返回的希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無妨也用魯濱遜的目光來看一看世界,這會協助我們分清本末。我們將發現,我們真正需求的物質產品和真正值得我們堅持的肉體準繩都是非常有限的,在單純的生活中包含著人生的真理。
2
我們平常錙銖必較于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3
在大海邊,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遠離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聲。
4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要素,非本人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為人生的主要<a href="http://www.duwenzhang.com/include/htmledit/%E7%9B%AE%E6%A0%87%3C/a%3E%E3%80%82%E7%9C%9F%E6%AD%A3%E8%83%BD%E6%94%AF%E9%85%8D%E7%9A%84%E5%94%AF%E6%9C%89%E5%AF%B9%E4%B8%80%E5%88%87%E5%A4%96%E5%9C%A8%E9%81%AD%E9%81%87%E7%9A%84%3Ca%20href=" index1.html?="" huati="" taidu="">態度。內在生活充實的人似乎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堅持間隔,對變故和波折持恰當態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5
事情對人的影響是與間隔成反比的,離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們的心情。因而,減輕和擺脫其影響的方法就是尋覓一個立足點,那個立足點能夠使我們拉開與事情之間的間隔。假如那個立足點仍在人世間,與事情拉開了一個有限的間隔,我們便會取得一種明智的態度。假如那個立足點被安頓在人世之外,與事情隔開了一個無限的間隔,我們便會取得一種超脫的態度。
6
“間隔說”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了解與觀賞一樣,必需同對象堅持相當的間隔,然后才干觀其大致。不在某種水平上超脫,就絕不能對人生有深入見解。
7
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覺得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曉得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8
紛繁擾擾,全是身外事。我可以站在一定的間隔外來對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依然是岸,它漠然張望著變幻不定的海洋。
9
無論你多么酷愛本人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么,你都要為本人保存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沉著和悠閑。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干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味。假如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繁忙,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相關的各種事務所充塞,那么,不論你在事業上獲得了怎樣的外在勝利,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味到它的果實。